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熊十力之初期唯识观

    者,了别义是唯识义,如如义是法相义;八者,理义是唯识义,事义是法相义;九者,流转真如、实相真如、唯识真如义是唯识义,安立真如、邪行真如、清净真如、正行真如义是法相义;十者,古阿毗达摩言境,多标三法,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146490.html
  • 《沙门果经》导读

    把这种修行分为四个层面,以斯里兰卡古代比丘修禅的故事来阐明第三种正知,即属于禅修的正知。注释与疏钞都详尽地解释第四种正知──无痴正知──采用阿毗达摩对诸法的分析,以显示应该如何理解经中所提及的种种动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647182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

    ,或认为身\心死后即断灭,或认为世界有个上帝等等不正确的观点.在<论藏*论事>中对此有许多的驳斥.   初学降伏”无明愚昧”可以通过学习佛教阿毗达摩论藏\亲近具...的普遍规律性.   在以上二词解释中,性=相. 自相法=自性法. 共相法=共性法.   注:引阿毗达摩论藏原文:   “无常意为五蕴。何以故?生灭变易或有已而无之故。生灭变易为无常相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947491.html
  •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

    义论》,十二世纪阿耨楼陀著,是一本阿毗达摩手册,為巴利佛学者的必读之书。  《佛牙史》十三世纪达摩揭著,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国宝佛牙史。  《小史》十三世纪达摩揭帝著,是《大史》的续编。  《塔史》十三...(戒律)和达摩(法)两大类(律藏和经藏)。达摩被编成五集,即长部、中部、相应部、增支部及小部。这些经典和戒律编好之后,分别付托一些教师传授弟子,使其用口授的方式代代保存下去。佛教史上称这為第一次“结集...

    阿耨楼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947734.html
  •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(练习16-18)

    指心所具有的忆持、了别、分别和贮藏一切种子的功能。基础的阿毗达摩著作和佛教心理学唯识宗的教义,对于五蕴的本质和它们起用的方式,作了非常透彻的解释。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告诉我们,观世音菩萨通过对...他们不敢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痛苦感受,并邀请它们进入显意识中来。他们欺骗自己说,这些感受无关紧要,他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禅修主题上——无常、无我、孤掌相击,或者达摩西来意。我不是说这些主题不重要,而是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147800.html
  • 「初果」续言

    解脱而努力,因为只有如此,我们才能真正的引导他人至解脱..(阿毗达摩概要精解/寻法比丘中译序)。』这话值得我们深省啊!南传上座部佛教虽然着重解脱修持,但这却是更积极、更落实地在行深远的布施、忍辱、持戒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649247.html
  • 觉囊教法总义(摘录)

    大乘佛法。著有《阿毗达摩集论》、《自性定量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五部地论》等多部论典。  无著的同母异父弟弟世亲,为宏扬中观他空见为主的大乘教法,也著有《慈氏五论释》、《三摄颂》、《八品论》等许多论典。...属于卓派传承。  班钦·达哇贡布在藏区的弟子无数,持卓派的心传弟子有卓·贡却松(拉杰贡巴)、召敦·南拉孜巴等。其后的传承弟子依次有  域摩·弥觉多吉  达摩夏惹(曲杰旺秋)  南喀俄热  麻吉拉准的化身...

    阿旺·云登桑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049855.html
  • 智慧母续 胜乐金刚法概介

    好在这里常供灯火’。塘穷巴带领仆人巴丹达抵达聂地上部,仆人巴丹达曾在绒尔莫驻牧马,学会藏语,在章底跟前能听懂《阿毗达摩集论》,并与阿阇黎辩经获胜。于是巴丹达说:‘我作为班智达前来时,阿阇黎必须接待’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551464.html
  • 佛教僧团的分裂

    、“杂阿毗昙心论”(或称“杂心论”,法救著)、“五事毗婆沙论”(法救著)、“入阿毗达摩论”(塞建陀罗著)、“俱舍论”(世亲著)、“俱舍论实义疏”(安惠著)、  “随相论”(德慧著)、“阿毗达磨顺正理论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251733.html
  • 缘起诠释的比较

    (dharma)的相反。或表示部份否定的意义,如受有苦受、乐受、舍受三受,非苦可包含乐受与舍受。  [5] 汉译参见《瑜伽师地论》卷1(大正30,283a)。  [6] 汉译参见《大乘阿毗达摩集论》卷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651803.html